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大学生向113所高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图)
2015-01-23 11:29:00
新京报
葛伟提供的北大信息公开回函答复。

  昨日,河南一名在读大学生葛伟(化名)向新京报报料,称其于去年11月份向113所高校寄出挂号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但截至目前只有44所高校给出回复,已回复公开或通过网站公开其“三公”经费的高校只有30所。

  寄挂号信给高校申请公开“三公”

  依据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可以申请政府部门公开其财务情况。该条例明确规定,教育、卫生等机构也适用条例。2014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的通知》,明确高校应主动公开包括财务资产、收费信息等10大类50项信息。

  “‘三公’经费是财务信息的重要一部分,理应在主动公开之列。”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葛伟一直关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他对新京报记者称,去年11月14日,他在长期关心高校“三公”公益人士雷闯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填写了“申请公开‘三公’经费表”,并附上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给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了挂号信。

  坐火车到京获得首师大“三公”信息

  “通过电话或EMS回复我的有44所高校,但公开‘三公’信息的高校,只有30所。”葛伟告诉记者,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打电话告诉他,身份证复印件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需要来学校确认身份后方可公开。

  于是,他从河南坐火车到北京,到首都师范大学确认后,获得了对方公开的“三公”信息。

  焦点

  南方医科大三项支出均为零

  葛伟将回复并公开了“三公”信息的30所高校做了一个排行,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889.06万元,位列30所高校第一。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紧随其后,金额均破800万元。

  同时,他告诉记者,南方医科大学告知他已经在其网站公开了“三公”信息,但“三公”经费的支出是0。

  “我们很难理解,一所学校一年都没有公务接待和公车运行费用。”葛伟告诉记者。

  记者随即登录了南方医科大学的信息公开网页,在该校2014年9月16日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中,第4项附件是《2013年学校决算及“三公经费”汇总表》。记者下载了该表格,三项“三公”经费的支出都是0。记者多次拨打南方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信息公开办公室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20所高校公务接待占大头

  “三公”经费三项支出为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公布“三公”经费的30个学校中,有20个学校公务接待费支出占比超过其他两项支出。其中,南京大学的公务接待费用占比最高,达76.5%。

  从公务接待费金额看,武汉理工以597.13万元,华中科大以505.24万元,华东理工以464.54万元位居前三。

  从因公出国(境)费用金额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527.11万元、北大以294.02万元、华东理工以246.92万元位居前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因公出国(境)费用在三公经费中占比达65.5%。

  从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金额看,山东大学以287.72万元、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280.91万元、福州大学以254.32万元位居前三。

  追问

  “三公”公开为何不积极?

  对于高校信息公开和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一事,熊丙奇认为,目前相关规定已经要求高校将自己的“三公”信息主动公开,但执行的情况并不乐观。

  熊丙奇说,目前高校“三公”信息公开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个是主动公开的很少;第二个是即便公开,也没有详细公开,具体哪一笔钱用在哪,并不清晰;第三个问题,缺乏独立的审计监督机构对高校的“三公”信息进行监督,部分高校公布信息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核实。

  “比如南方医科大学,一年的‘三公’经费为0,这很令人好奇。”熊丙奇表示,目前推动高校信息公开首先要明确问责。“只强调行政问责,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逼着高校公开,高校基本就不公开。我们呼吁高校严格执行公开条例,相关部门严格执法检查,完善问责机制。”(记者吴为)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