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16郑州中职咨询会专访: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震副校长
2016-08-08 11:35:00

   8月5日,2016年郑州市中职招生咨询会在郑州市财贸学校体育场举行,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葛飞、郑州市教育局职成教处高苑鑫处长莅临会议现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郑州市金融学校、郑州轻工业学校等近40所市属中高职院校参加本次会议。 

   咨询会现场,中国教育在线就当前郑州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生资助,以及各学校办学特色,毕业生发展前景等采访到了相关负责人,以下是此次咨询会对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震副校长的现场采访文字实录,敬请各位考生和家长查阅: 

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李震副校长

  中国教育在线:李校长您好,特别感谢您接受我们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首先想问您一下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基本情况,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

  李校长:好的。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是郑州市教育局下属的一所公办职业学校,我们学校总共现在有教职员工16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研究生水平83人。

  学校主要根据专业群的划分为三个大系,计算机应用技术系、电子技术系、以及艺术设计系。围绕系部制建设学校总共划分了九个工作室,我们把所有的专业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划分在9个工作室里面,共同融入到专业调研、专业建设、市场调研等等一系列有利于推动我们教学工作开展的工作中去。学校近些年从2009年开始的非常注重参加全国中职院校的技能大赛,代表着河南省连续9年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整个学校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能力提升、和学校形象提升都带来了很好的一些促进作用,谢谢。

  中国教育在线:学校在创新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方面融入了哪些新的元素呢?

  李校长:好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理解是从很多层面上来讲,首先从课程体系上来讲,我们认为创新是一个提高的方面,但是更多要有基础,把基础打好自然可以推动未来的创新。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在设备建设上、实验室规划、以及学生的时间安排上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课程上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和设计元素,比如说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像3D打印技术、设计课程,还有一些结合市场的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我们的课程教学体系中。这也算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同时学校也加大了试验设备的建设,学校现有实验实际设备。按照教室来算有60多个实验室,其中有很多先进的东西都直接对接市场聚焦,对接现有的市场的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说我们和新大陆合作的物联网技术、和上海吉祥(音)合作的智能家居技术,以及和我们原来就有的楼宇技术,一个创新性的融合技术等等。这样的话我们也希望在硬件层次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实现自己创业梦想的这么一个机会,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我们也在就业方面和很多企业进行沟通,除了和传统的大企业进行常规沟通之外,很多时候我们也和一些创新性企业来积极进行融合。在学生毕业前夕引入创业的思想、创业的课程、创业的理念,引导学生去走向这个创业的这么一条路上。

  中国教育在线:现在职业教育特别注重校企合作,咱们学校关于校企合作的情况怎么样?

  李校长:我们的校企合作其实也走了很长的路。在国家大方向的指导下其实校企合作这个概念已经提了很长时间,但是真正的走到完全融合的这条路上,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这些年我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适时地、不断地在做调整或者修改。比如说今年的招生我们就做了很大的改变,除了省教育厅和推动的机电技术、中德技术这个原先比较名牌的方向之外。

  我们和上海吉祥和一些楼宇智能化的专业,推出了楼宇智能方向的定向合作伙伴;和新大陆集团、新大陆教育集团,共同推广了物联网技术性专业;和咱们郑州教育电视台推广了影视合作办、和郑州的华谊兄弟动漫又推广了华谊兄弟动漫班。我们希望借助这样一个平台,在校期间把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培养成能够融入社会、能够对接市场、能够对接市场需求的这么一个比较合格的优秀人才。好,谢谢。

  中国教育在线:作为学校的副校长,也是分管教学方面,学在接下来教学方面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它的核心在哪儿?

  李校长:我们现在的教学虽然有很多体系,但是实际上我们要行使的责任是围绕培养人的概念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只有把人教育成功了、把人能够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未来发展、这么一个目标,才达到我们的要求。为此我们学校在德育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学生的课外文体活动、以及第二课堂都下了很大的工夫。给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一个发展平台,我们觉得只有学校把平台搭建好了、提供这样的机会了,每一个学生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围绕学生的未来是就业、还是继续升学、继续深造,他都要找到自己相应的平台、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径。我们学校真正的起到自己应该起到的作用。

  中国教育在线:好,再次谢谢李校长接受我们中国教育在线的采访,谢谢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