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将老师教育理念的代代传承
2017-09-07 17:11:00

  在郑州市所有中学里面,“师生同教”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一个学校教职工中能有45对师生关系,甚至有三代师生同校,大概只有101中这一所学校了。101中,即原铁一中,从1929年建校到目前已经近90年的历史了,由于学校历史的沉淀,让学校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教师与学生的更迭,也让回校任教的学生一代又一代铭记恩师的谆谆教导,将老师的教育理念再传承给下一代。

101中毕业学生变成为老师

  金毅老师:我眼中的李忠义老师

金毅老师和李忠义老师合影

  在101中60对的师生同教的对子中,李忠义老师和金毅老师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组。作为李老师的在101中任教的第一届学生,金老师从学生时代到老师时代的转变,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影响来自于李老师。那么,金老师眼中的李老师是怎样的存在?

  时间回溯30年前,也就是1987年,这是李老师任教101中高中数学的第一年,也是金老师入读高一的时间。30年前的李老师,风华正茂,虽然年轻,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上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教学理念。对数学成绩基础有限的金老师,李老师不断督促她背公式,多做数学题。起初,金老师并不情愿这样做,但是在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数学成绩确实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时也能理解李老师的教导了。

  课堂上的李老师,是严谨与活泼幽默的双重结合。活泼幽默的李老师,在教学课堂上有一套“李氏名言”,虽然在教金老师的时候“李氏名言”还没成型,但也让她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经典,比如:“数学学习要分境界的,一般境界是不求即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数学的最高境界,数学即生命,像对待生命一样去学数学。”正是这样一个风趣幽默的李老师,让数学课堂活跃起来,让当时连同金老师在内的学生都会去思考,思考如何去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境界。

两名老师交流

  除了“李氏名言”,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宽严有度。数学学习对于高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基础不一样也导致不同的学生的理解上存在差异。对此,李老师在讲解解题方法上,每逢有学生说不懂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去讲述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第四遍,直到所有学生都能通透理解。这正是李老师的教学理念之一,不放弃一个不懂的学生,比如强调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

  到了1994年金老师大学毕业,她选择了回母校任教语文。在随后的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会结合李老师的教学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去和李老师交流,学习他的思维方式,学习他的教育理念。30年后,在101中,李老师担任着高中数学教研组的组长,金老师担任着高中语文教研组的组长,虽然两位老师教着不同的科目,但是对教书育人的态度是一致的,正是这样的理念让他们一同在教育的前线上携手并进。

  李琪老师:我眼中的张守明老师

张老师和李老师合影

  李琪老师和张守明老师也是60对师生同教的一组代表。如今的李琪老师,已经在101中任教17年多了,如今的张老师已经是学校的教务主任了。那么,对李老师来说,她眼中的张老师是怎样一个形象?

  在1993年,李老师初入101中读高一,张老师正好担任她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张老师虽然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却在平时的教课过程中以及课余时间交流,发现了李琪老师的在语文方面的天赋。为了帮助李老师更好地发挥文采的特长,张老师鼓励她主动担任班级的宣传委员,组织、策划黑板报的制作,参加各种相关的活动。有了多次参与文字活动的积累,李老师越来越明确自己对语文(文科)的热爱,这也是她在大学毕业后回来担任语文老师的缘由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特长优势,以此来推动整个学生的发展,这是张老师传承给李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在李老师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注意到班里有个男同学,平时做什么事都懒懒散散,比别人慢半拍不止,站在升旗的队列里也是东倒西歪,没有一个学生应有的精气神。对待这样一个学生,李老师没有放弃,而是试着与他多接触,寻思着能不能找到一些学生的亮点。李老师从与该学生的多次沟通中发现,这个学生的声音非常有特色,非常有磁性,于是便鼓励这个学生主动去申请校园广播站的播音员职位。

  学生在进入广播站之后,气质上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整个人变得精神,播音也成了他的爱好之一,自信、大方是他的新标签。一方面他会坚持尽全力去做好校园播音工作,一方面对学习态度也变得积极,在兴趣爱好得到了发展的同时,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教育学生大概是如此,鼓励学生发展长处或者是爱好,并不会影响他的成绩,相反还能促进成绩的提高,这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也是张老师的教育理念。

  101中学:学校眼中的教育传承

  “教育就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这是李忠义老师在数学课教学中曾对学生说到的名言,当有学生在图书馆的时候看到这句至理名言的时候,会激动地打电话告诉李老师,这大概也是当老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儿了。将老师最棒的教学理念传承给学生,学生再传承给未来的学生,一代代的传承,延续着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代同堂合影

  作为郑州师生同教的代表学校101中,虽然在教学体制和大环境发展的限制,对青年教师的选拔也越来越严格,本校毕业的学生再回来当老师的可能性也会降低,但是这并不影响当下学校老师对下一代老师的言传身教。师生同教,是一种校园文化历史的传承,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使命传承,更是一种对教育理念的时代传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2-07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