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河南:通力协作 共同打造2020年“最难也是最暖的就业季”
2021-01-12 11:52:00
中国教育在线河南站

  1月11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 聚焦我省就业问题。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昆锋做主发布,介绍河南省就业工作有关情况。会上,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培俊,以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要负责同志围绕我省就业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公室主任常轶旸主持。

2020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昆锋做主发布

  杨昆锋在主发布中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多变、国际经贸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影响,我省稳就业保就业任务异常艰巨繁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积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援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5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45%,12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4%,控制在合理目标范围内,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并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李培俊答记者问

  李培俊就“受到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往年更为严峻复杂,教育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疫情的影响?目前成效怎样?”等问题答记者问。

  李培俊表示,2020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人数65.7万人,居全国首位。受疫情影响,毕业生跨区域求职通道受阻、求职窗口期缩短、结构性供需矛盾更显突出。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攻坚战,超额完成了教育部确定的目标任务,教育部陈宝生部长专门致信予以肯定。回顾2020年工作,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一大批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入伍人数实现双提高,援疆援藏毕业生人数进一步增长。二是就业环境明显改善。各级各部门围绕稳企扩岗、参军入伍、就业指导等提出30余项“硬核”措施。我们积极落实国家扩招政策,硕士研究生招生2.83万人,较上年增加8000人;专升本招生7.08万人,较上年增加1.88万人;新增本科第二学位教育招生8300人,为毕业生持续深造提供更多机会,同时疏解了就业总量压力。三是岗位供给更加丰富。疫情期间,及时暂停现场双选会,高密度举办“分秒在线促就业”等网络双选会。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后,抢抓离校前关键节点,及时举办全省首场线下双选会,引导高校相继恢复校园现场双选活动。一年来累计举办各种双选会1.6万场次,全天候不间断提供岗位信息。四是指导帮扶更加精准。通过新闻发布会、致信毕业生的方式,介绍疫情期间工作安排,延长就业手续办理时限。举办了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别是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湖北籍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69亿元,让毕业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直各部门鼎力支持,共同打造了更加精细化、人性化、个性化的就业政策环境。得益于全省各高校积极担当作为,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当作头等大事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更得益于全省战线特别是一线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全省上下用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共同打造了2020年“最难也是最暖的就业季”。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要求,深入实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一是多元化拓宽渠道。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内重点需求,组织实施好“特岗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扩大参军入伍、第二学位、科研助理岗位招募规模。二是常态化送岗不停歇,高密度组织线下招聘和线上招聘。三是精准化提供指导,努力实现指导帮扶与毕业生需求“无缝对接”。四是人性化加强教育,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就业观。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国宝答记者问

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刘孟连答记者问

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张建社答记者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樊二刚答记者问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